信任的背后是服务—记山西省运城市地方税务局局长李晋芳
本报记者 安洋
12月12日是星期天,李晋芳在返回运城的路上下了两次车,一次在祁县,一次在平遥。忙啥?捎带着为运城一家水泵厂的产品问销路。他不认为这是分外的事:“企业销路宽了,效益好了,创税自然就多了!”
8月31日上午,在北京京西宾馆大礼堂,作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晋芳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却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李晋芳说。
一位农民的苦衷与一套机制的诞生
李晋芳2000年1月担任山西省运城市地方税务局局长伊始,就认定“最真实的情况都在群众手里”。2002年5月12日,他在芮城县走访农户,一位农民向他反映:应发放给他本人的农业税减免款已拖欠了两年。两年中,这位农民不知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好话,求了多少人,但一直没有结果。原来在许多地方,农业税减免款成了一些乡村干部眼中的“唐僧肉”,截留、挪用、冒名代领、变相克扣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件事对李晋芳震动极大,他把问题尖锐地摆在了局务会和党组会上,启发大家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很快,一个以“张榜公布、银行发放、本人领取”为主要内容的发放办法正式出台。这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透明度不够、代领拖欠等问题,确保农业税减免款不折不扣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几年来,用这种办法,运城市地税局共为59万户受灾农民发放了7084万元的农业税减免款,没有出现一例拖欠和冒领。这套机制还很快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借鉴和推广。
一位残疾人的困难与一条热线的开通
2002年8月16日,李晋芳在基层办税服务厅调研,在门口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场面:一位摇着轮椅的残疾人转到门口后,又起身拄着双拐吃力地上着门前的每一个台阶。他连忙上前搀扶这位纳税人。李晋芳想到,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就是一件大事,由此他想到了更多的纳税人。
很快,运城市地税局借鉴公安“110”的做法,在全市地税系统成立了“地税110”服务中心,开通热线电话,配备专用车辆和人员,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纳税人提供上门服务。后来,在实践中经过进一步完善、丰富,“地税110”还承担了纳税咨询、政策宣传、紧急救助等职能,运行两年多来,共受理纳税咨询1300余次,受理紧急救助768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一名干部的失误与一种风气的形成
李晋芳刚上任不久就被两件事刺痛了心。平陆县地税局的一名干部在上门征收农业特产税时,因言语不当,方法欠妥,致使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跳下20多米的深沟,幸亏有树挡着,才没有造成更严重后果。另一件事是,他在基层单位明察暗访时,发现有两个税务所的所长在上班时间打扑克、麻将,他立即责成监察部门严肃查处,免去了这两个所长的职务,并通报全系统。
这两件事使李晋芳体会到提高队伍素质和增强服务意识的迫切性。在全市1800名税务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24%。“文化决定素质,知识决定行为”,为此,运城市地税局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和知识型队伍”的口号,并出台了优胜劣汰的具体条例。几年来,他们与长春税务学院等联合举办了成人教育专科班和本科班,努力提高税干综合素质。目前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由原来的179人,增加到了1168人。如今,运城市地税系统“比学习、比业务、比服务”蔚然成风,连续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山西省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
一副柔肠与一身铁骨
提起李晋芳,周围的人都喜欢用“铁骨柔肠”来评价这位44岁的局长。
对纳税人、对群众他总是满腔柔情。海鑫钢铁集团是山西省民营企业的第一纳税大户,也是李晋芳经常去的企业之一。“李局长每次来,总是带个本本,把企业的需求和困难一一记下,看能帮上什么忙?”集团负责人说,“可是要请李局长吃顿正经饭比登天还难!”
对不正之风他总是一身正气,铁面无私。2001年他们发现一起贩卖假发票的大案,涉及运城市的6个县(市、区)11家餐饮企业,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万元。犯罪嫌疑人在当地有着根深蒂固的裙带关系和范围很广的利益群体,这些人见托人打招呼、送钱不灵,就一次一次地把恐吓电话打到李晋芳家里。李晋芳硬是顶住了各种干扰和压力,带领税务、公安联合办案组,分赴河南、安徽等4省市,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依法治罪。
针对一度存在的“人情税”问题,在李晋芳的力主下,运城市地税局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实现了征收、管理、稽查三权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从体制上堵住了可能发生的漏洞。在一片赞扬声中,他也听到了一些心怀叵测的骂声,但他没有作丝毫的让步,还实行了计算机局域联网,使征、管、查的每个环节公开、透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16日 第十版) 责任编辑:徐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