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评论】摒弃“唯数字论”的政绩观

作者:胡剑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2日 点击数:


    今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我区评论文章《摒弃“唯数字论”的政绩观》,全文如下:


    近日,有媒体曝出,当前的城镇化建设,一些地方层层分解、相互攀比、调整统计口径,存在人为推高城镇化率数字乱象。这不仅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持续提高,而且容易使城镇化建设跟随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棒”而舞动,让其在推进过程中变了味。


    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人口身份转变的过程。但这种身份上的转变,绝非仅仅是户籍类型的简单变迁,而是需要有经济发展等物质及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过多的行政干扰,有违城镇化发展规律。


    当下,不少地区在推进户籍改革过程中,同步开展撤县设区、撤乡镇设街道,借助统计口径改变,大量农民“被城镇化”。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数字城镇化”,在数字上大做文章,搞“数字盆景”。城镇化在某些地方政府那里成了“数字游戏”,究其根本,还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


    事实上,城镇化率已经成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也被很多地方政府写入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且大多定下了硬性的增长指标。对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而言,设定的指标,就是必须坚决执行的“行动令”。完成不了规定的指标,就要被上级问责追责。压力本应成为干好工作的推动力,但有些领导干部却只关心自己的升迁,生怕数字不达标影响自己前途。于是乎,一些人就想出了歪招,在城镇化上做“数字游戏”。这种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科学推进城镇化,地方政府要彻底摒弃“唯数字论”的政绩观,立足本地客观实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刮风、不冒进、不搞运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引导疏通,杜绝出现农民城镇化“被落户”、“被上楼”的情况。当然,符合实际的指标任务也不可或缺,能够传导工作压力,有助于责任的落实、工作的推进。同时,还要健全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三权”退出机制,解决好土地市场萎缩、配套政策滞后等问题,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退得出、落得下、过得好”,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