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推进派驻机构全覆盖:填补空白,消灭监督盲区
江西推进派驻机构全覆盖——
填补空白,消灭监督盲区
继去年年底首次在省委办公厅等7家单位派驻纪检组后,今年3月,江西省纪委其他34家派驻纪检组顺利完成组建并全部进驻到位。至此,该省实现了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目标。
2015年以来,江西省将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任务和深化纪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全面提速加力,推动转型升级,理顺完善派驻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省直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入新阶段。
聚焦对表,照方抓药,实现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省紧跟中央步伐,在推进派驻机构全覆盖方面抓紧抓实、行动迅速。省委明确将省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作为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大举措,列入省委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积极推进。
据江西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关于派驻机构全覆盖的文件下发后,省委先后3次召开书记议事会和2次常委会研究具体实施意见。省委书记强卫先后5次作出批示,要求紧跟中央步伐,科学设置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切实发挥派驻监督作用。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前往省林业厅等部门进行督查调研,指导协调各部门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
2015年7月,江西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省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的总体规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派驻机构全覆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年来,按照“聚焦对表”“照方抓药”的原则,江西省纪委通过改革调整,共设置41家派驻纪检组,监督133家单位。其中综合派驻30家,单独派驻11家。综合派驻纪检组占派驻机构总数的73%,综合监督单位占监督单位总数的92%。
由此,江西实现了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统一了派驻纪检机构名称,统一了管理体制。在此次改革调整中,该省首次向省委办公厅等7个单位派驻了纪检组,填补了监督空白。
配齐配优,强化队伍,善其事利其器
如何选配派驻机构纪检干部?江西省纪委的答案很坚决:打铁的人选铁打的人。
“着重从质量和程序上对派驻干部进出严格把关。”江西省纪委组织部部长胡国庆说,对现有纪检干部不适合或不愿意到派驻机构工作的,由所在单位妥善安排,所在单位可以另行推荐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人选。所在单位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不推荐,但其编制仍按规定收回,由省纪委另行通过遴选、选调等方式补充。
敢于担当的人,自然要精挑细选。胡国庆介绍,所推荐人员由推荐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签字背书;对拟新进人员进行组织考察;实行试用期制,试用合格的,经纪检组长签字背书后,再正式办理任职手续,不合格的,退回原单位,编制仍按规定收回。
同时,该省还从增强纪检组整体功能出发,优化人员配置。按照提名考察办法,纪检组组长从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监督的优秀领导干部中选拔。处级及以下干部的选配,兼顾干部的年龄梯次和层级结构合理,工作经历、业务特长互补。通过调整,各纪检组至少配备1名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的副组长、1名熟悉驻在单位(含综合监督部门)情况的干部和1名优秀年轻干部。
为落实省纪委派驻机构编制性质应与省纪委机关一致的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从落实主体责任的高度,在省直机关行政编制总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由省编委将纳入全覆盖范围的41名纪检监察事业编制全部置换为行政编制,使力量摆布与任务相匹配。
消除“不好监督”顾虑,心无旁骛监督“打粮”
进驻各机关后,各纪检组就利用走访调研等时机,明确向驻在部门宣示“我们是省纪委的人,吃党的饭,干监督执纪问责的事,打铁还要自身硬”的角色定位。
新设7家派驻纪检组监督的34家单位中,有些单位以前内设了纪检监察机构,有的单设1名处级纪检员,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纪检组长期监督某个单位,却不知廉政风险点在哪儿,很少发现问题甚至发现不了问题。但省委巡视组一巡视,却能发现很多问题线索。这说明派驻监督工作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要摆脱‘在一栋楼办公、一口锅吃饭,不好监督’这样的问题。”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强调,派驻机构是省纪委工作的延伸,省纪委与派驻机构是“紧密型领导关系”,不是“松散型指导关系”,种地不“打粮”,就要被问责。
在新设纪检组的角色定位上,该省目标明确:派驻纪检组是代表省纪委对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派驻监督由原来的“双重”领导,转型为由省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向省纪委负责,发现重要线索要及时向省纪委报告。在工作考核及经费保障上,也实现与驻在部门“脱钩”:对派驻纪检组的考核评价由省纪委组织,办公经费实行单列。
“通过加强《关于加强省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学习,我们搞清楚了‘我是谁、我来干什么、依靠谁’三个问题,并通过出席会议、专项检查等方式,将‘派’的权威较好地运用到工作中。”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宋斌说。
进驻发力,派与不派大不一样
坚持创新驱动,搞好转型升级,是该省推进派驻机构全覆盖的一个重点。由原来的“一对一”、被动的监督,转型为“1+N”、主动的监督。
“你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是否存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送礼和收受‘红包’问题……”进驻伊始,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组就对综合监督的省侨联等8家单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目的就是伸长耳朵、瞪大眼睛,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等情况,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前端。”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组组长廖元柱表示。
廖元柱介绍,在打听“张家长、李家短”的同时,他们还注重搞好转型、进入角色、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与省纪委驻统战部纪检组一样,其他派驻机构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厘清权力运行重要环节和风险点,将监督“触角”深入权力运行的各方面。
“通过新设7家纪检组3个月以来的工作,发现和纠正了一些管党治党和干部违纪方面的问题,体现了‘派与不派不一样’,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开局良好”。江西省纪委主要领导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派驻机构干部要在认真履职的同时,带头知纪守纪,提升监督执纪能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本报记者 施新华 通讯员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