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要为党争气
一把锄头,一柄铁锹,一担簸箕,一辆板车……几件简单的农具,伴随永丰县八江乡茶口村古稀老人袁昌祥走过30多年修路历程。
说起袁昌祥修路经历,还要从1970年开始说起。从茶口村到乡政府近6公里的简易公路,每遇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最深的地方稀泥有2尺多深。化肥运不进村,农产品也出不了村,乡村干部着急,群众也心存不满。
乡村干部想了个办法:请人养护。但因工资不高,养护人每月出勤不足10天,路况依然没什么改观。怎么办?村干部想起了袁昌祥,并把他从收入不错的县汽车站会计岗位上请回来。
村干部的话说得很直接:“山区公路弯多坡陡,凹凸不平,乡里每年只给540元的材料费。”一公里不足100元,这么少的钱,怎么能把路养好?袁昌祥对乡村干部说:“我是共产党员,既然答应来养路,就要养好,为党争口气!”
从此,袁昌祥和路结下了不了情,一养就是30多年。为了节省经费,他自己掏线买养路工具,到附近的小河里挑沙、取鹅卵石,在路旁取黄泥土。路上有大坑深坑,他先用沙在四周围起来,中间填上鹅卵石,用黄泥土盖上,最后再用四周的沙覆盖,夯实。为让路面保持干燥,不易坏路,他还特意做好排水沟。
为节省路上往返的时间,他清晨从家里出门,傍晚返回,一年四季很少间断。夏天,带几个馒头或包子当中饭;冬天,不好带中餐就空着肚子接着干。一天,患有尿结石的袁昌祥像往常一样上路,临近中午小腹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他只好坐下休息。一名村民见状,连忙把他家人叫来,拦住一部手扶拖拉机把他拉到医院。手扶拖拉机颠颠簸簸,还没到医院,袁昌祥突然叫停车,说:“不痛了,我们回去吧。”他又在路上接着干起来。原来一路颠簸后,尿结石掉下来了。
“袁老,养路苦么?”我们试探着问出了这么一句。
“苦,怎么会不苦呢?春天雨水多,夏天太阳毒,秋天蚊虫多,冬天寒风冷。热天热得要命,冷天冷得人打哆嗦。”话虽这样说,但老人脸上依然挂着笑容,“我又干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有认真把养路这点事做好,就不枉是一名共产党员。”
30多年来,袁昌祥养过三条简易公路,经他手养过的路,没有一条断过交通,哪怕是雨水不停的春季。走在路上,人们总会说上一句:“多亏了袁昌祥这个好人啊!”
来源:(胡廷发 聂永清 刘义文 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龙红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