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东乡“神蛋”——记全国劳模徐建生开发培育黑鸡绿蛋
今年5月1日,徐建生带着2900多名全国劳模共有的幸福和自豪,从北京乘飞机载誉归来。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研究员、省政协委员、江西华绿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刻心潮起伏,20年艰辛的创业历程,在他脑海里掠过……
独具慧眼发现东乡“神蛋”
20年前,徐建生是东乡县农业局的一名畜牧技术员。那年春天,他到亲戚家指导养鸡,无意中发现了黑鸡生绿壳蛋。凭着自己的专业经验,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稀有资源。黑鸡稀有,属黑色食品;绿壳蛋不但稀奇,且属绿色食品。黑鸡生绿蛋确实是奇上加奇。他了解到亲戚家只有一雄二雌三只黑鸡,特意嘱咐切莫卖鸡,让他带回去进行研究。从此,他把全部心血用在黑鸡绿蛋的开发培育上。
东乡黑鸡存在于红土地上也许有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流失于民间,实际上濒临灭绝。发现黑鸡绿蛋,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这一发现,徐建生功不可没。
1995年金秋,我国著名营养专家、微量元素学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在了解华绿神蛋的有关情况后,欣然为华绿神蛋题词:“东乡神蛋,华夏明珠”。
竭尽全力保护东乡“神蛋”
徐建生发现“华夏明珠”之后,竭尽全力保护这一“世界珍稀资源。”他及时报告领导,要求检测黑鸡的特殊基因,并开展普查,争取课题立项。当年,县里成立了“绿壳蛋鸡繁育课题组”,科研经费仅有1000元。为了克服困难,徐建生只得利用自己多年与养鸡户结下的情谊,把精心选育的种鸡,转移到一家小有名气的养鸡专业户家中,借地繁育。然而,节外生枝,黑鸡被盗,养鸡户怕添麻烦,坚决不肯再养。徐建生只好交给另一家养鸡户,但效果不尽人意,再次被迫转给第三家专业户。徐建生精心指导,黑鸡繁育出现生机,却又被不怀好意者毒死100只,仅存10只。徐建生欲哭无泪。“哪怕是100次跌倒了,也要101次地站起来。”他的坚定执着感动了领导,他1988年担任了绿壳蛋鸡课题负责人,并由县农业局技术员晋升为县农科所所长,使黑鸡命运出现转机。黑鸡终于跟随主人找到了真正的“家”。先是在农科所有了鸡场,后又在县城郊外江磷水库有了规模化鸡场,最后在县城南郊3公里处的渊山岗有了气派雄伟的现代化全新鸡场。
运用科技培育东乡“神蛋”
徐建生深知,稳定黑鸡遗传基因,必须依靠现代科技。他挤时间钻研《全球家禽资源管理》、《科学养鸡》、《家禽育种技术》等专业著作,做了上百万字的笔记,并结合实际,写了有关黑鸡绿蛋的论文20余篇近50多万字发表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等专业书刊上。他还虚心拜师,走访科研院校,引进当今世界最新育种的生物工程高技术对黑鸡进行定向遗传培育,终于建立起当今世界第三系列蛋鸡(一、二系列鸡蛋为白色、褐色)——“天下第一鸡”。使绿壳蛋鸡的绿壳率达到100%,黑鸡遗传基因稳定率同时达到100%。
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工作中,徐建生认真、细致反复试验论证,终于确认东乡黑鸡绿壳蛋是富含碘、锌、硒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的稀有珍品,对于防治碘、锌、硒等微量元素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小儿缺锌综合症确有显著效果,完全可以用于保健临床医疗,为人类防治慢性病开拓了新路。
1988年,省科委主持召开东乡绿壳蛋鸡选育技术研究课题鉴定会。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做出了权威性结论:东乡黑鸡是国内外的珍稀鸡种,该研究成果与我国特异性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对地方品种乌黑绿壳蛋鸡特异基因的保存、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其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徐建生主持的省科技攻关重点一级项目——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选育研究,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国家重点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神蛋还以其可以养生、健身、美容、益智的功能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已打入欧洲、日本等地市场。20年来,共向社会提供华绿神蛋10亿多枚,提供商品代种鸡300万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
来源:(杨金高 胡泊 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龙红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