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用生命写就忠诚——刘建明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点击数:

刘建明:用生命写就忠诚(时代先锋)

本报记者 罗盘 安洋

深秋时节,山西省柳林县塔村,成片的果树枝繁叶茂。77岁的老党员薛珍山抚摸着一棵挂果的苹果树说:“刘县长,您看到了吗?您调来的果树苗已硕果满枝,可您怎么就去了呢?”这位让塔村人念念不忘的“刘县长”,就是吕梁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刘建明。2004年9月11日,刘建明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52岁。

“为官一任,就要为百姓谋求致富出路”

1988年,刘建明走马上任柳林县县长。当时的柳林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仅200元。上任伊始,刘建明走村入户做调研,提出“农业奠基,煤炭强县,红枣富民,科教兴农”的施政方略。

刘建明组织实施了涉及60多个村、惠及10万农民的“北山10万亩生态农业治理工程”。经过5年奋战,柳林县实现了人均1.5亩基本农田,被专家评为“黄土高原沙土流失治理的模式工程”。

为了给柳林县地下丰富的优质主焦煤寻找“婆家”,刘建明四处奔波。1990年12月,上海召开全国煤炭订货会,柳林县本不在邀请之列,刘建明等住在每晚8元的小旅店里,利用会议间隙不厌其烦地向客户推销柳林煤。刘建明一连几天守候在上海宝钢总经理的门口。看着身体单薄、冷得发抖的刘建明,这位总经理答应试用柳林煤。从此柳林的优质主焦煤得以挺进市场。刘建明说:“为官一任,就要为百姓谋求致富出路。”

“你们尽管去上学,其他的事我负责”

越是偏远贫困的山区,越是牵动着刘建明的心。离县城30多公里的刘家圪瘩村山路崎岖,家家点着煤油灯,村集体欠外债2万余元。刘建明给村里送来500余册科技书,并亲自带着村支书外出考察,为村里引进骏枣、梨枣、帅枣等新品种。刘家圪瘩村失去双亲的邢瑞娥姐弟双双辍学,刘建明得知后,搂着姐弟俩动情地说:“你们尽管去上学,其他的事我负责!”从此后,每年开学,邢瑞娥姐弟都能收到刘建明送来的学费。在柳林,受他资助过的学生达10余人,有4名孤儿在刘建明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

刘建明在柳林工作9年间,跑遍全县520个行政村,82个村通车,247个村通电,51个村解决了人畜吃水,315所学校修葺一新,9万多贫困人口超过温饱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2倍。

“我是市委的组织部长,不是咱家的组织部长”

刘建明在柳林时下乡多,经常要在村里吃饭。他坚决禁止乡村干部摆酒席招待。1996年,刘建明被调到吕梁市委工作,在县委食堂吃完最后一顿饭,他掏出钱来说:“把我的饭钱结一下吧。”临走时,刘建明谢绝了欢送仪式,只让县委办副主任王海宁一人送他到离石。王海宁说:“老刘的行李只有两个纸箱,一个装着衣物,一个装满书籍和资料。”

刘建明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还不允许自己身边的人“打自己的主意”。在他任吕梁市委组织部长时,他的一个外甥想提拔,让他帮忙说说话。刘建明一脸严肃地说:“我是市委的组织部长,不是咱家的组织部长!”他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路要靠自己走,靠别人庇护的孩子永远不会有出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21日 第二版)   责任编辑:徐华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