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群众幸福感——记省勤廉兼优先进典型、石城县琴江镇党委书记陈水连
本报记者 李文亭
2月6日,大年三十。
这一天,省勤廉兼优先进典型、石城县琴江镇党委书记陈水连,先后来到琴江、长天、观下3个敬老院,与生活在敬老院的160位老人一起过年。窗外,冰雪覆盖、寒气袭人,屋内年味浓浓、喜气洋洋。老人们吃着香喷喷的水饺,心中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
琴江镇是石城县人口最多的一个乡镇。2006年8月,刚上任的陈水连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努力提高10万琴江父老乡亲的幸福指数。为此,他的足迹踏遍了全镇27个村的375个村小组,走访党员干部,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最后提出“增点成线、连线扩面,连村连片”的工作思路,同时设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81个。
益兰花农民新村是示范点之一。记者看到,沿路两旁整齐排列一栋栋浅绿色的3层楼房。每栋楼房住两户农民,一楼会客、用餐和堆放农具等,二三楼则是他们的卧室,楼房后面还有猪圈、鸭房。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但有篮球场、宣传栏,还有健身器材。“目前,全镇像这样建设成型的示范点有10个。”陈水连高兴地说,当受益群众兴高采烈地搬进新居,周围群众十分羡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
陈水连的弟弟是建筑公司业主,想在承接新农村建设工程方面得到哥哥的照顾。没想到,他不但没有答应,而且十分严厉地批评道:“琴江镇的工程都是阳光工程,决不允许有暗箱操作。你不要指望我的照顾,而且不要参与琴江镇的工程建设。”接着,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作为镇里的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失去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人心啊!”
陈水连懂得,要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必须全面发展富民产业。于是,他提出“一线工作法”,坚持每周下村工作4天,其中在村民家住宿一晚,既做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又动员村民发展烟叶、白莲、脐橙、油菜、蔬菜、矿山机械等特色产业。如今,全镇已培植特色产业、专业村18个,建立产业经济合作社86个,规模产业发展户达到598户,户均年纯收入上万元。
新闻链接:
陈水连做事做人的原则是:“不求今生今世做多大的官,但求每天每时多做点事。”在他的影响下,全镇呈现出争先创优、争创一流、勤廉为民的良好氛围,先后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委、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同时,镇党委还被赣州市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他本人被评为全县模范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龙红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