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第30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点击数:

【正面典型】

 

许世友:托关系走后门不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是许多青年人最大的愿望。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夫人田普有两个亲侄女,正值当兵的年龄,从老家跑到广州,要求姑姑和姑夫想办法让她们参军。许世友对她们说,当兵保家卫国是好事,我当然赞成。不过,要符合招兵的要求和规定,必须身体好、政审合格,托关系走后门不行。后来,一个符合条件的侄女如愿以偿当了兵,另一个回了老家。

一次,许世友老家的公社党委书记来看他,想通过许世友弄一辆汽车。当听公社书记说,家乡这几年收成不错,乡亲们都能吃上饱饭时,许世友说:“共产党领导闹革命,就是让穷人吃上饭。”他又接着说:“不过,有点小成绩绝不能翘尾巴,你们不仅要让乡亲们有饭吃,还要让他们有好日子过。”

公社书记趁机说,为了让乡亲们过得更好,家乡正在学大寨,修水利,搞机械化,公社想买一辆汽车,可是没有钱,想请许司令员帮忙想想办法。

许世友听后假装糊涂地说:“我哪来那么多钱买汽车,部队的车是保障打仗用的,又不能送给你,没办法!”

许世友对待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这个态度。许世友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从没有谁因为自己在首长身边工作而得到特殊关照,离开时大多是哪里来哪里去,什么职务来,还是什么职务去。这在许世友那里,已经成了惯例。

 

【反面警示】

 

“千万巨贪”——由年节“小”礼发端

 

今年年初,甘肃省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定西市地税局原副局长刘生海职务犯罪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徇私舞弊不征税款罪,决定对被告人执行有期徒刑22年。令人关注的是,这个受贿金额近千万元的“巨贪”,其堕落腐化之路,开始于当初对于年节“小”礼的来者不拒。

1995年是刘生海人生的转折点。那时,他还是酒泉财校的一名会计学教师。这一年,刘生海调入敦煌市地税局做干事。谈及当初工作调动的原因,他说,是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干一番事业。之后,刘生海仕途顺利,一路被提拔为敦煌市地税局局长、酒泉市地税局纪检组长、定西市地税局副局长。

从上任敦煌市地税局局长之后,当初的雄心壮志逐渐消磨殆尽。即使后来走上纪检岗位,也没让刘生海收敛贪财之心。经法院审理查明,刘生海在担任敦煌市地税局局长、酒泉市地税局纪检组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数额达472万余元;通过套取代扣税款手续费,私设“小金库”,以提取现金、报销个人支出费用等方式,将单位公款140余万元据为己有;将单位“小金库”资金近50万元以个人名义借给他人炒股营利。此外,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刘生海家庭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除受贿所得款项、贪污所得款项外尚有588万余元差额部分不能说明来源;利用税收征管职务之便,在没有缴纳税款的情况下,指使下属违规开具金额近565万元的建筑安装业发票一张,致使国家税收损失27万余元。

“收别人送的钱,也送别人钱;私人送节礼,单位用公款也送。”被逮捕后的8个月时间里,刘生海开始回忆并自省犯罪之路,而这一切的发端,却是当初收下的一份份年节“小”礼。从最初的几千元、几万元,到后来的几十万元甚至一套房子都敢“笑纳”。这样一点一点地陷入泥潭,与年节上门送礼的小恩小惠不无关系。当初他也知道,不管是单位的同事还是社会上的生意人,没有无缘无故找上门来的。但是,这些人往往并不在送礼时提出需求,而且,很多人都是地方上的熟面孔,或者经人介绍,加之是逢年过节,就更不好意思拒绝。

根据法院审理认定的情况,刘生海收节礼基本上都是现金为主,少则5000元,多则数万元。当地一家矿业公司因每年年底停产,至第二年3、4月份开工,自然就错过了给刘生海春节拜年的机会。于是,这家企业的老板在2006年底至2007年底,先后7次以回湖北老家前看望或者以开工前拜晚年为由,送给刘生海现金13万元。

刘生海收礼的场合也是五花八门。2007年春节期间,当地一家棉业公司的负责人为了和刘生海搞好关系,约其打麻将,就在刘生海起身上厕所期间,这位老板在卫生间塞给刘生海2万元现金,刘生海欣然接受。刘生海说,多年来,各个单位利用公款相互拜年,也会让很多领导干部或者手握实权的工作人员,产生对节庆收礼习以为常的心态。

“过节前后不光别人给我送礼,我也给别人送礼,所以感觉礼尚往来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刘生海介绍,就连单位也会按照惯例用公款给领导送节礼,这样一来,节礼也就越收越顺理成章,越收越没有压力。

编后:在很多腐败案件中,节日送礼的场景和细节每每被提及。一些专家建议,过节送礼的危害性既需要制度约束,也要从道德教育和文化层面引起足够重视,不要让“小礼物”惯出领导干部的“大毛病”。避免让年节礼拉干部“下水”,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就是领导干部自身要把握道德底线。不少官员认为“过节收礼不算贪”,实际上,这种想法脱离党性,与法制相悖。

 

分享到: